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航空   909篇
航天技术   122篇
综合类   155篇
航天   10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郭正  王广  刘君  周松柏 《推进技术》2008,29(5):578-582
采用燃气/空气双组元冻结流模型,基于任意多块对接结构网格求解三维N-S方程,数值分析了导弹助推器分离前侧向卸压喷流对尾舵气动力的干扰特性。得到了助推器推力终止侧向卸压过程中,喷流与外流干扰的非定常流场结构以及尾舵气动力的变化历程。分析结果表明,卸压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尾舵受到卸压喷流的屏蔽作用,尾舵气动力不能提供足够的分离冲量,此时对其进行舵偏控制将是无效的,尾舵控制时序应该自卸压开始延迟180 ms。  相似文献   
992.
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控制和延缓附面层分离,从而增大了气流转折角,降低了总压损失,提高了叶栅流场稳定性,并且叶片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实验,采用称重法研究了国产航空燃油RP-3在高热负荷下的燃油积沉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其积沉率低于美国JP-4,JP-,Jet-A,高于Jet-8.实验发现燃油滤网和离心喷嘴切向槽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沉物.   相似文献   
994.
泡沫金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孔泡沫金属材料常用的传统制备方法(铸造法、发泡法、烧结法和沉积法)及具体应用。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泡沫金属制备方法——喷射电沉积法。  相似文献   
995.
设计了一种新的小力值测量装置,该装置使用了压电陶瓷促动器、力传感器、电子天平和计算机控制。用PID控制法进行闭环控制试验研究,达到了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内的三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单元中心有限体积法和三阶迎风TVD差分格式离散Navier-Stokes方程,采用双时间步和预处理过程提高计算收敛速度,引入对角化的双时间ADI算法求解控制方程.仿真结果准确地模拟了发射系统内的激波形成过程,真实地反映出VLS中的复杂流动.研究表明,压力室底部射流中心的波后压强以大约1 200Hz的频率振荡.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超声速两相横向喷射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霞  徐旭  蔡国飙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0):1710-1714
对两相超声速横向喷射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双流体两相流模型,在不同直径液滴和不同动压比条件下分别对两相超声速横向喷射流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雾化液滴直径和喷射动压比对液体的横向穿透深度影响很大;雾化液滴直径的大小或者动压比的大小对喷口下游流场的影响区域是不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结构肋化通道对流换热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肋化通道冲击射流传热的传热特性,设计了4种不同结构的肋化通道,采用试验的方法分别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的肋化结构和冲击雷诺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驻点区域的传热特性与粗糙肋区域有所不同,具有V形结构肋化通道的传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99.
采用PIV对驱动频率为10, 20, 30 Hz的活塞式自耦合射流作动器流场进行测量, 应用相位锁定技术, 测得了一个周期内72个相位的瞬时流场.对3种频率下的自耦合射流的变化规律的分析, 发现当前实验条件下, 在几何尺寸不变时, 随着频率的增加, 冲程长度L0与平均出口速度U0迅速上升;当频率不变时, 随着出口孔长宽比AR的增加, 冲程长度L0于平均出口速度U0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孔板厚度d的增加, 冲程长度L0却随之下降.通过5个周期360张瞬时流场图的平均得到了自耦合射流的时均流场, 数据分析表明, 自耦合射流方向性很好, 其沿流方向速度剖面具有自模化特征.相对于定常二维平面射流, 其稳定发展段中心线上沿流向方向速度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射流作用机理及其对共轴射流掺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合成射流流场及其作用下的内、外涵共轴射流流场进行了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 研究了合成射流流场和共轴射流流场情况.结果表明,合成射流由一系列对称分布在中心线 2侧的旋涡对组成,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同,对外场构成一扰动力;涡对自形成后向远处运移 速基本稳定;腔内和腔外涡对的形成及发展变化过程总体保持一致,在每时刻则呈现截然相 反的发展态势;中心线速度的降幅起伏变化分布是由激励器的激振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涡量 产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合成射流激励器的采用可使共轴射流截面掺混率比未加激励时 得到增加,增强了共轴射流的掺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